SMC 資料庫
「氣膠與海洋調節延緩二氧化碳增加對東赤道太平洋的影響」專家意見
2021年07月29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氣膠與海洋調節延緩二氧化碳增加對東赤道太平洋的影響〉。此研究採用最新的氣候模型評估赤道太平洋東西溫度梯度與沃克環流未來的演變。赤道太平洋與沃克環流的變化與聖嬰及反聖嬰現象息息相關。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臺灣汽電共生技術發展現況」專家意見
近期因公投、停電等事件,能源成為大眾關心的議題。網路輿論也提到「汽電共生」是回收餘熱用於發電,有助於節能減碳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根據能源局2021年3月統計數字,目前臺灣汽電共生總裝置容量為6,535 MW,但在整體能源政策上,汽電共生扮演的角色並不明顯。據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可能原因。
閱讀更多「國家藍碳財富」專家意見
2021年07月12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國家藍碳財富〉。此研究將紅樹林、鹽沼地、海草床視為「藍碳生態系統」,並在全球與國家層級下,對三種沿岸生態系統的碳儲存,提出全面性的經濟評估。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淨負碳經濟」專家意見
2021年07月08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實施淨負碳經濟〉。此研究提出新的經濟政策工具,以期達到落實排碳者義務、鼓勵減少排碳的效果。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漁業足跡可評估鯊魚風險?」專家意見
議題背景:2021年07月07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Natur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鯊魚死亡率不能僅用漁業足跡評估〉。這份研究是回應2019年的〈利用漁業足跡評估全球鯊魚空間的風險〉研究,並指出僅用漁業足跡評估鯊魚的風險過於簡略。近年如何更好的評估鯊魚的風險,制定更有效的保育策略受到民眾關心,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二氧化碳排放量與負排放對氣候與碳循環影響」專家意見
2021年06月21日台北時間23:00,國際期刊《自然氣候變遷》(Nature Climate Change)刊登最新研究報告〈在1979-2019年間熱帶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這份研究從觀測資料證實熱帶地區降雨出現季節性延遲,並認為受到溫室氣體與人為氣溶膠影響,未來延遲現象將會擴大。近年台灣亦有降雨延遲的相關討論,新興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回應此篇研究。
閱讀更多「517緊急分區限電」專家意見
2021年05月17日20點,台電緊急通知自20:50起,需緊急分區限電,這是本週第二次分區限電,預計影響約56萬多用戶。台電在記者會說明,此次須分區限電是因為夜間尖峰負載超乎預期所致。對此,新興科技媒體中心請教專家觀點。
閱讀更多電子煙與傳統紙菸成癮關聯研究專家意見
英國倫敦大學(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研究團隊於2020年3月17日,在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線上發表研究,評估電子煙是否增加美國青少年的吸菸量。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