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淨零之路」研究專書專家意見

幾乎所有科學證據都在敦促「人類應該要減碳」,而且不只是減碳,更是快速、大量的「深度減碳」。但深度減碳與減碳有什麼不同?目前台灣提出的淨零路徑是不是能夠落實2050淨零排放?中央研究院環境變遷研究中心將在3月31日出版「淨零之路:臺灣的雙贏策略」研究專書,指出當前淨零路徑的不足之處,並提出更積極的淨零建議。反之,更積極的淨零措施,會不會加深社會經濟衝突?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研究專書提供看法。
閱讀更多

「研究:喪偶對不同性別老年人死亡率與照護的影響」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23日台北時間凌晨03: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組的魯迪.威斯登多爾普(Rudi G. J. Westendorp)教授團隊作的研究,發現喪偶之痛對不同性別老年人死亡率與照護的影響不同。這份研究發現比起沒有喪偶的人,喪偶者有較高的死亡率和喪偶後的醫療支出,其中又以男性比女性更顯著,喪偶的男性持續六年內死亡率與醫療支出都高於喪偶的女性。台灣有這樣的研究可以提供我們作為照護喪偶長輩的參考嗎?
閱讀更多

「端粒長度和大腦MRI老化特徵的關聯研究」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23日台北時間凌晨03:00,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PLOS ONE)發表一篇由牛津大學托比瓦拉(Anya Topiwala)等人作的的研究,結果顯示,端粒長度與大腦MRI的一些神經退化疾病的特徵有關。從這主題的研究,兩位研究端粒的專家解析,我們應該怎麼理解人DNA的端粒和老年疾病的關係?增加端粒數量能減緩退化性神經疾病嗎?
閱讀更多

「IPCC AR6 總結報吿」專家意見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於2023年3月20日台北時間21:00,發布〈氣候變遷2023:總結報告決策者摘要 〉(CLIMATE CHANGE 2023: Synthesis Report Summary for Policymakers)。總結報告再次彙整前三個工作組報告的重要科學證據,提出自2014年至今,氣候物理機制、氣候調適、氣候減緩各項研究最重要的科學證據,作為氣候政策的基礎。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摘錄本次報告決策者摘要重點,並邀請專家提供對此份國際重要報告之觀點。
閱讀更多

「研究:臭氧會干擾果蠅的求偶行為」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15日台北時間凌晨00:00,《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發表一篇由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化學生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Chemical Ecology)馬可斯.納登主持的研究,結果顯示,空氣中的臭氧濃度增加會干擾果蠅的求偶行為,降低交配的成功率。台灣專家指出此研究中看到的是實驗室中的果蠅,臭氧干擾野外果蠅的求偶有可能更為嚴重,但實際野外的變數太多,還有待生態學家或族群演化學家作野外調查才能確認。
閱讀更多

「海洋塑膠微粒不斷增長」專家意見

2023年3月9日凌晨國際期刊《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發布塑膠微粒最新研究,並提提海洋中塑膠微粒正不斷增長。研究團隊追蹤1979到2019年間海洋塑膠污染的數據,發現從2005年之後海洋塑膠的數量快速增長。據估計,2019年全球上層海洋的塑膠微粒數量約171兆個,換算成重量約是230萬噸。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海洋塑膠微粒的議題。
閱讀更多

「公海條約與海洋保護區」專家意見

台灣時間3月5日下午(紐約時間3月4日晚間)聯合國宣布通過「公海條約」(The High Sea Treaty)。這份條約是繼聯合國海洋法公約通過之後,40多年再次針對「公海」的規範達成共識。公海條約是達成生物多樣性公約2030年30X30的生態保護承諾的關鍵,這是因為全球有近70%的海域屬於公海,而此前尚無在公海設立保護區的任何法源依據與機制。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對此提出觀點。
閱讀更多

「研究:廁所用衛生紙可能是廢水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來源」專家意見

今(2023)年3月1日《環境科學與科技通訊》(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etters)期刊發表一篇研究,指出廁所用衛生紙可能是廢水中全氟烷基化合物(PFAS)的來源。研究分析來自各地(美洲、非洲與西歐)的廁所衛生紙樣本中所含的PFAS化合物,以及美國佛羅里達州當地汙水廠中的淤泥,檢驗出衛生紙樣本中PFAS種類最多的其中一種化合物〔6:2 diPAP〕。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解析,如何看待PFAS污染的問題與解決策略?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