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C 資料庫
「環境DNA高通量分子條碼可以檢測深海魚類」專家意見
2020年11月04日,荷蘭研究團隊在《公共科學圖書館》期刊(PLOS ONE)發表一篇研究,採用環境DNA高通量分子條碼(environment DNA metabarcoding)技術辨識深海(深度大於1400公尺)魚類物種。
閱讀更多「英六旬翁換腎失敗再患淋巴癌 確診新冠肺炎後腫瘤竟離奇消失」之專家意見
2021年1月,有媒體報導引用英國血液學期刊的臨床報告,61歲罹患「何杰金氏淋巴瘤」的男性病患,在確診新冠肺炎四個月後腫瘤消失,指稱「因新冠病毒觸發人體抗腫瘤免疫反應所致」。
閱讀更多「再生水經濟效益」專家意見
目前臺灣將再生水用途限制在工業用水上,而且不得與人體接觸,再加上相較於自來水,再生水價格偏高,廠商無誘因使用再生水,以至於臺灣再生水產業一直無法發展其經濟規模。為釐清臺灣再生水經濟效益以及發展困境特別邀請專家學者回應釋疑。
閱讀更多印度研究指稱吃素感染新冠肺炎的風險較低?
網路流傳:「世衛組織研究發現,唯有素食者可不受新冠病毒感染!」,加上近日一篇印度研究發現吃素與O型血的受測者有較低的感染新冠肺炎機率,這其中可能的關聯是什麼?我們又應如何理解其中的關聯與研究本身的限制?
閱讀更多「餵食野鳥的影響與研究」之專家意見
2020年12月8日,由於現任國際荒野基金會董事長徐仁修在個人臉書發表關於「有限度餵食」野鳥的言論,引起眾人熱烈討論餵食對野鳥的影響、國外餵食野鳥的案例,以及目前臺灣餵食野鳥的情況。
閱讀更多「英國COVID-19住院者後續症狀與死亡率研究」之專家意見
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1月17日報導一篇發布在MedRxiv預印本平台的研究,使用回溯性研究方法,比較非COVID-19感染的入院者和47780位英國COVID-19住院患者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的資料。結果發現感染COVID-19後出院的人,死亡率較高,但是這樣推論,可能犯了哪些錯誤?
閱讀更多亞洲COVID-19重症及死亡率較低
2020年5月間,國外新聞媒體報導,亞洲地區的COVID-19死亡率較歐美低,多位學者提出可能的解釋,其中日本東京大學兒玉龍彥教授(Tatsuhiko Kodama)發現許多日本確診者的IgG大量表現時間較早
閱讀更多「珪藻土商品含有超標的石綿」之專家意見
日本新聞於2020年12月22日報導,日本家居用品廠商宜得利(NITORI),販賣具有吸水和吸收濕氣功能的珪藻土(矽藻土)相關商品,可能含有超過法規標準的致癌物質:石綿。究竟石綿的用途是什麼?什麼條件下會造成健康危害?臺灣有相關研究嗎?對此,專家回應如下:
閱讀更多擎天崗野化水牛死亡事件
截至2020年12月23日,陽明山擎天崗周圍的野化水牛,已累計有30例死亡。關於死亡原因臺北市動物保護處初步判定是和營養不良有關,但更詳細的死亡因素正在進一步的調查中。對此專家針對野化水牛的族群習性以及所需棲地環境說明。
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