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01-21「英國COVID-19住院者後續症狀與死亡率研究」之專家意見英國每日郵報(The Daily Mail)1月17日報導一篇發布在MedRxiv預印本平台的研究,使用回溯性研究方法,比較非COVID-19感染的入院者和47780位英國COVID-19住院患者在2020年9月30日之前的資料。結果發現感染COVID-19後出院的人,死亡率較高,但是這樣推論,可能犯了哪些錯誤?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1-01-21亞洲COVID-19重症及死亡率較低2020年5月間,國外新聞媒體報導,亞洲地區的COVID-19死亡率較歐美低,多位學者提出可能的解釋,其中日本東京大學兒玉龍彥教授(Tatsuhiko Kodama)發現許多日本確診者的IgG大量表現時間較早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文章 2021-01-19疫苗療效評估-「保護力的相關性」(Correlate of Protection)疫苗「保護力的相關性」(Correlate of Protection,CoP)是用以評估疫苗療效的數據,這些數據是疫苗接種者在接種後,所收集接種者身上與保護力有直接關聯的免疫檢驗數據。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文章 2021-01-05COVAX將是檢驗公私部門合作開發疫苗的試金石有人說,如果你是一隻新冠病毒,今年年底想必不太好過,因為各大疫苗廠相繼傳出捷報。疫情爆發至今短短一年,竟然已有數支疫苗得以開始施打,這樣的開發速度堪稱史無前例。閱讀更多
生物醫療 科學文章 2020-11-27關於「疫苗不要打」文章的科學事實網傳文章提到:疫苗不要打!我是藥師,我和家人都有免費的疫苗可打,我們從不打!對此,Mygopen透過新興科技媒體中心的協助,解析該文章內容,判斷是否有錯誤解讀或易誤導大眾。 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智慧機械 2020-11-20「AI分析咳嗽聲可以辨別COVID-19無症狀感染者」之專家意見麻省理工學院(MIT)研究團隊開發了一個以卷積神經網路(CNN)為基礎的AI模型,運用人自願錄下的咳嗽聲資料庫訓練AI,再讓AI分辨有無COVID-19感染。目前AI真的可以用咳嗽聲「診斷」COVID-19感染嗎?我們該怎麼看待AI的判斷結果?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10-27REGN-COV2雞尾酒療法與後續評估之專家意見「REGN-COV2」是由美國雷傑納隆藥廠研發的抗體藥物,目前還在人體試驗階段。在10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的醫生康利(Sean Conley)發表一份聲明,川普在確診感染新冠肺炎後,使用8公克的多株抗體「REGN-COV2」、抗病毒藥物「瑞德西韋」以及皮質類固醇的合併治療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09-26「二次感染新冠肺炎的案例研究報告」專家意見在8月25日,香港大學在《臨床傳染病》發表最新一份二次感染新冠肺炎個案的臨床研究結果,採檢一名33歲香港病患在兩次不同時期發病症狀的病毒檢體,比對病毒基因後發現兩次的感染來自不同的病毒株,顯示曾經感染新冠肺炎的患者有可能再遭受二次感染。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09-23「研究倫理委員會(IRB)的功能與實作」之專家意見以「萬人驗血﹞、「研究倫理爭議」、「IRB羅生門」等為標題,彰化衛生局血清抗體檢測研究之研究倫理與倫理審查,持續引起社會大眾的討論與關注。閱讀更多
即時回應 生物醫療 2020-07-21美研究新型冠狀病毒產生S蛋白突變此研究指出,病人產生的抗體仍可中和D614G突變的病毒,意即雖然病毒突變了,但病人抗體仍能有效抵禦病毒。因此,這是否會增加人群中的傳播能力,有待進一步研究,且研究並未指出「病毒傳染力暴增10倍以上」。閱讀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