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媒體和公眾建立共同語言—科學研究與媒體的跨界工作坊。
與科學家建立共同語言—定期辦理媒體與科研人員工作坊。
蒐集社會大眾對於現行科技爭議事件中媒體報導的看法。

最新科學文章

台灣、美國與丹麥的研究團隊8月28日在《 自然·人類行為》(Nature Human Behaviour)期刊發表一篇觀察性研究,探討夫妻間精神疾病的相關性。結果顯示,無論是台灣還是丹麥和瑞典的,所有配偶間的精神疾病相關性都呈顯著正相關。這表示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更有可能與同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結婚。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經濟部能源署於2025年8月4日公布「地熱能探勘人或開發人辦理施工前地方說明會指引」,要求地熱能探勘人或開發人在施工前,必須於案場所在地的村(里)舉辦說明會,並可與其他法令要求的部落諮商會議、公聽會合併辦理。
說明會指引的目的,是為促進地熱開發案過程能與地方社區有良好溝通,這可能有助於未來的再生能源建設。因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就目前指引是否能達成良好的在地溝通提供觀點。

台灣在今(2025)年8月7日新增一名境外移入的屈公病個案(自2025年1月1日至8月14日期間,共累積境外移入17起個案),疾管署也因應中國廣東省的疫情爆發而提升了國人至該區旅遊的警示至第二級。去(2024)年台灣從一月至八月的屈公病境外移入個案為八例,而今年至今已累積至17例。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2025年8月5日至14日於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全球塑膠公約政府間談判委員會第五次會議第二部分(INC-5.2)再次未獲共識。原計劃形成最終條約草案,卻因關鍵議題分歧,僅產出未具約束力的草案文本。
石化產業轉型和減塑是臺灣社會長期探討與關注的議題,全球塑膠公約中的討論也可能引導臺灣未來的轉型方向,因此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

約11萬筆ChatGPT用戶對話紀錄遭外洩,包含內線交易、醫療諮詢等敏感內容,且已被網站時光機存檔難以徹底刪除。《電訊報》(The Telegraph)8月1日報導指出,此次外洩肇因於ChatGPT分享功能設計缺陷,使對話內容被Google搜尋引擎收錄。
由於使用AI協助工作已成為許多人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專家提供觀點,幫助大眾降低使用AI的風險。

Expert reaction to study on first babies born in the UK through mitochondrial donation.

NEJM期刊發表全球首項臨床研究,證實用粒線體捐贈與人工生殖技術,可有效降低母親粒線體DNA突變被遺傳給下一代的風險,並成功誕生8名健康嬰兒。在英國與澳洲已有法規可依循做這類研究,幫助遺傳疾病風險高的女性有可以生育的選擇,不論是研究技術、法規制定、倫理討論,是否有可供台灣參考之處?台灣科技媒體中心邀請研究粒線體遺傳疾病、生物科技法律的專家解析。

攸關女性健康,為何社會溝通近十年無進展?聽一線藥師分享藥物轉類的制度、科學、需求

更多文章
  • SMC資料發布時間查詢

  • SMC Podcast

  • SMC 電子報

SMC 影響力

0
合作專家
0
媒體記者
0
回應文章
0
媒體報導